百年激进笔记4

1
作为一个研究人员,首先不应该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对客观现实是否尊重。

微笑曲线

中国现在的出口,基本叫做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微笑曲线表明,出口的收益两端在外边,两头在外其实就是高收益都在外边,你只能在下巴颏上,下巴颏往往贴近于零值,也就是你的出口其实是没有收益的。

那你出的是什么呢?对不起,国家拿财政给出口企业的13%的出口退税率,意味着你即使毛利润为零,也能有13%的收益。那外商为了压低你,明明知道你能拿13%,所以跟你分这块补贴,你不仅是零利润出口,你还得亏损,让你亏10%的利润出口,你照样能赢回来3%。所以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取决于国家以全民的当期税收,或者以未来的预期税收来补贴了外国消费者。

这种方式,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效果,当我们的沿海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最终产品可以把利润摊薄到零以下,那请问,一个产业的上游呢,它不是跟着也得把利润拉下来了吗?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整个实体产业投资越来越淡,一方面大量的金融是过剩的,另一方面它却不往实体产业里投!那原因是什么?产业利润下降到平均利润以下很多。而金融投资,正常的银行至少是追求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当社会有一二三产业,有各种各样收益的时候,金融投资获取的这个收益显然大于实体产业的平均收益,于是金融析出、不向产业投资,这就是微笑曲线长期化的结果。近年来中国出现什么呢?金融过剩。只要产业过剩,金融就也过剩。一旦出现金融过剩,无论何种意识形态,何种体制,都会出现连带的现象。那就是过剩金融资本会亲什么呢?亲地产资本。

世界上任何国家,金融相对过剩的条件下,金融资本和地产资本紧密结合乃是必然结果。

当你大量靠出口拉动增长的时候,对沿海对出口企业有特殊优惠,这会导致上游企业利润被连带下降,导致金融不能向实体产业投资而从中析出,金融资本过剩,就去追房地产。

1
危机能不能软着陆,是取决于危机的代价能不能从城市产业向三农转嫁,成功地把危机代价转嫁到三农的,就是软着陆,不能转嫁的,叫硬着陆。砸在城里的,这种硬着陆,就会导致要么叫调整,要么叫改革。

安倍经济学

为什么安倍短期内能得到日本70%以上国民的拥护,安倍经济学大行其道并且初见成效,什么道理啊?需知,他很聪明,尽管这人不好,但他的办法很聪明。请看,安倍大规模印钞跟美国一样,美欧日都是量化宽松,都是大规模印钞,都不负责任地向全球转嫁通胀。

但安倍的转嫁方式更绝,印钞了以后不是买国债,是买日本央行的银行债,这一买,就买出高价格来了,然后拿着日本银行的债券去给日本投资国。例如,日本在越南投资、缅甸投资,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投资,日本就给这些投资国谈判,把日本银行的有价证券做抵押给投资所在国,定向增发货币给日本在这个国家投资的企业。

空手套白狼,我把我的银行债给你的央行做抵押了,你增发了定量的货币给了我投资的企业,意味着你的央行帮助我的企业在你的国家攻城略地,占有你的市场。

三大差别

区域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

中国在21世纪这个关口上,做了重大战略性的调整:三大差别的再平衡战略调整,而没有按照主流给的方向激进地走向金融化和全球化。

80年代内需拉动,90年代外需拉动,新世纪以来投资拉动。

投资拉动是个单行道,上去了就下不来,是否能够延续得了不在于谁的主观因素。那,取决于什么呢?中国下一步能否继续维持投资拉动增长,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还有投资空间。

今天这个世界是个竞劣机制,谁先爆发危机,那别人就来抄谁的底。总之,并不是谁的制度比谁好,全球金融化就是一个竞劣机制。

城镇化并不是城市化。

西方社会科学在农村的内生性矛盾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逻辑是对立的。为啥对立呢?因为当经济学说农村衰败,要素流出是必然规律,那么政治学在讲什么呢?要建立现代政治。

为啥政治学与经济学是个对立的逻辑呢?
假如农村要素流出导致衰败是个必然的经济规律,那请问,要素流出之后农村还有收益吗?如果没有收益,当你非要建立现代政治的时候,巨大的制度成本难道要让这些没有收益的农村人去支付吗?当然不能,他们支付不起。

所以,指望着靠现代政治运作方式——我从那儿征税,建立政府管理,通过财政二次分配来支撑这个现代治理——这套体系不成立。因为资源要素流出,因此农村是一个收益几乎为负的地区,也就支撑不了任何高成本的现代上层建筑。因此,西方经济学和西方政治学在农村发展上其两个逻辑是对立的。

就业问题

美国全部从事实质经济的——我们叫physical economy——加一块儿,总共才只有17%。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只有17%,它的GDP的85%是以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从业占比多少呢?83%。

为啥中国高校毕业生找工作这么困难,我们按美国的高校制度来安排中国的高校教育,人家是百分之八十几的服务业,你百分之四十几是制造业,因此我们制造业需要人,高校毕业生不去,服务业占比小,高校毕业了就业很困难。

中产阶级

中国在加快城市化的同时期,出现了第二波去城市化现象,或者叫做新兴中产阶级的逆城市化现象。

第一个条件,工业化已经把人逼的找不着什么水能喝、什么饭能吃。中产阶级们的心态是什么呢?
第一,要求安全。安全上哪找?城里没有,要到乡村去找安全的地方。

中产阶级带来了乡土社会经济的繁荣条件——因为大家来不是空手白来的,大都带点资源来,至少兜里都带点钱对吗?而且不在乎花钱,因为城里的东西奇贵还不安全。到乡下来那真是货真价实。

浙江现在山区富裕程度远快于平原地区,大量市民资金流入山区,基本都是城市中产阶级已经开始的逆城市化取向的表现。

欧洲农业60%的农场是市民经营,市民拿钱做农业投资。市民在乎农业成本吗?当然也在乎,但是不太像农民那么在乎。为了保证生存安全,就得要百分之百地做有机农业生产。因此,现在欧盟国家的农业产品几乎全面是生态化、有机的,至少是绿色的。
为什么?是因为市民农业的目的不是要产量,而是要质量,要安全。所以,60%以上的市民经营农业,就带来了欧盟农业的绿色化,欧洲和日韩的中产阶级可以忍受食品的高成本,只要安全。少数低收入者则靠领取政府补贴的食品券。

城里人要消费的恰是乡村的特殊性,就要看的是十里不同风,不要看整齐划一。

越把乡村搞成千篇一律,就越没有被中产阶级消费的可能。而恰恰是当前的这个社会结构的变化,造成是新兴中产阶级引领消费潮流,不是别的阶层。这就是客观事实。

中产阶级消费需求中含量很大的是文化消费

生成过剩与投资拉动

什么叫做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呢?那就是生产过剩。

在西方工业文明时代,只有能够以国家直接干预的手段来把过剩的生产能力转向内陆基本建设的国家,才维持住了,没有失败。

具体是哪些国家呢?主要有三个国家:

  •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 苏联的斯大林主义
  • 德国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

三个国家有个共同点:

  • 以国家干预为手段来把过剩的生产能力转向本国内陆建设。
  • 最后是这三个国家打在一块,两个联手打败了一个,形成了战后双寡头垄断的地缘政治。

这就是西方当年的实际情况。至于它在战后的冷战时期被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怎样包装,以及如何用所谓服务于冷战的社会科学理论来支撑这些西方意识形态,那只是西方知识分子们的无奈和大众的无聊。

美苏双寡头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服务性的社会科学系统,就有了今天在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两大对立的理论体系。

按照林毅夫的观点我们主要借鉴的是罗斯福新政,转向内陆基本建设,所以就有了从1998年开始的针对生产过剩而形成的投资拉动增长。

城镇化道路

当前为什么要走城镇化道路?就在于在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之下,有个很内在的趋势难以扭转,必须用不断扩大的投资来掩盖住以前形成的矛盾,甚至可以说政策界用不断投资形成的长期过剩掩盖短期过剩,这就导致宏观调控极其困难。

国债投资拉动增长的内在机制叫做国债依赖,一旦开始了就是单行道,没有回头的可能。

到现在我们依然是靠大规模增发国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内生性矛盾,停不下来,要是停下来,庞大的过剩生产能力就会爆发为危机。

现在只是相对缓解,相对缓解的方式说直白点就是用远期过剩掩盖当期过剩。矛盾并不是不爆发而是掩盖住了,因此,如果让我把城镇化这件事情说得直白一点,无外乎就是告诉我们还能找得到继续维持投资拉动的空间,这空间就是城镇化。

县域经济发展有两大支柱:

  • 一是城镇化
  • 二是中小企业。
    以发展中小企业进入城镇形成规模就业,因为城镇化的创业门槛低,能更多的吸纳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够六倍于大企业,解决未来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
    以城镇化和中小企业来支撑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就有了抓手。

这么解题,就等于把城镇化和当前生产过剩的这个宏观形势结合在一起了。延缓生产过剩的方法就是要找到投资空间,那我们现在找到一个新的投资空间就叫城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以多样性为内涵的、人类自觉回归自然的文明形态。

累退税与累进税

累退税

指纳税人的负担率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递减的税。

  • 累退税的课税对象数额越大,负担率越低;
  •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负担率越高。
    在这里,累退是指税额相对于纳税人净收入的比例而言,而不是指税额相对于课税对象的比例。

如果不论纳税人收益和财产数额大小,负担能力高低,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结果负担能力高者,负担率低;而负担能力低者,负担率高,这实质上就是一种累退税。

常见的例子是营业税、消费税和财产税。例如,营业税按营业额,的多少,依一定比例计征。按照定义属于比例税。而纳税人营业额的数量越大,其取得的收入越多,负担能力越高,按照比例税率计算税额,纳税人负担率相对于其负担能力来说是递减的。因此,这种表面上和课税基数成比例的税,常常被认为是按照纳税人收入来说累退的税。

累进税

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进行计征的税。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累进税的税率通常分为

  • 全额累进税率简称为全累税率,其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按照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比例税率要合理。但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
  • 超额累进税率简称为超累税率,它将征税对象的税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按照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参考

  1. 累退税
  2. 累进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