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2

科学研究是一种对前人经验总结中不可重复检验的结论作不断证伪才能逐渐达到一般理性高度的认识创新过程。

颜色革命根源

全球化条件下金融资本核心区的经济危机的代价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几乎全都表现为剧烈的社会冲突。

表现为其他部族、族群、宗教等一系列的暴力冲突,很大程度上和全球化的成本转嫁,或者和全球金融资本危机的代价转移有直接关系。

金融资本阶段的全球化危机问题

萨米尔·阿明:

金融投资的爆炸性增长需要各种形式的债务作为燃料,尤其是主权债务。
金融化垄断集团吸纳垄断的剩余利润的策略要求,就是债务增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现实意义

在整个经济基础巨大变化的作用下,上层建筑会逐渐发生跟进变革;但包括思想理论及其相关学术界的意识形态,还是属于最缓慢地发生改进的领域;并且由此而具有保守特性,严重地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经济危机干预方式

  1. 通过国家制造货币信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
  2. 通过政府财政信用对私人企业实施国有化,避免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
  3. 通过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准政府信用,发挥逆周期的调节作用

现实背景

美国作为金融资本第一大国是典型的寄生性攫取型经济,长期搭着中国产业资本第一大国的物质产品廉价输美和贸易盈余低价返美的双重便车,坐享低通胀条件下实现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

中美关系从互补向互斥演化

2008—2009年危机之前,中美两国因分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顶端构成了两国互补的经济关系。

然而,美国在应对危机的重大调整中构建了

  • 金融制度创新
  • 巧实力(smart power)运作
  • 新能源开发等三重优势,形成了再工业化趋势,使中国正在从双重输出演化成沿海的去工业化

三重优势中最主要的是所谓金融制度创新,主要是指美国与其他5个西方主要金融经济体(加拿大、英国、日本、欧盟和瑞士)达成通过多边货币互换协议来熨平短期流动性不足的协议,使得金融资本核心区不再有资金短缺诱发危机的可能性,才明确了退出QE。
其次是以巧实力来配合币缘战略的频繁运作,例如制造区域冲突、局部战争以迫使海外资本回流美国资本市场。
最后,则是开发页岩气资源等新能源来压低能源价格,造成产油国中的另类国家财政透支(如委内瑞拉和俄罗斯)及石油投资回流美国。

2008年金融海啸的确促进了美国经济向产业资本回调。自2009年以来,美国制造业产出增速快于其他发达国家;到2013年工业生产指数增加到104%,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约90%的水平;而且,这种相对优势还在扩大

新世纪中国经济路径依赖地跟着西方发生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阶段的升级,正好与华尔街金融海啸以来美国向实体经济回调迎面相撞,而引起两方面质变:

  • 原来金融资本阶段内生的美元与欧元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转变为非对抗
  • 近年来美国向实体产业回调,构成对中国产业资本的互竞关系和中国大规模向海外投资减少输送给美国的巨大利益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依托广阔大陆纵深而在大陆和海洋交接的边缘开拓次海权的策略。

俄罗斯

俄罗斯一直有欧洲情结,东方一直只在它的战略上占次要位置。
只要和欧洲关系改善,它的心还是会转向欧洲。

美国外交

美国的外交体系运作非常成熟,跟总统的个人能耐没有多大关系。

对于美国,地缘政治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民主自由、制度文明这类旗帜,有用便拿来摇晃呐喊一下,在亲美的保守高压政权前,它会识趣地收起来。美国的外交之路,百多年来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美国在各地缘板块搞的,都是分而治之,在区内挑起主要力量之间的矛盾,然后就可以从中获利。

美国创新路径

美国一直是全球资本高附加值的创新源头。并且是官方统筹推进的、高度组织化军工科技引领,由化工、半导体、电影、电视、航空、电脑、金融、商贸模式、生物科技、互联网到智能手机,绝大部分促进产业扩张的资本高附加值创新都是源于美国。

美元价值的最根本基础除了独占鳌头的军事政治强权之外,就是美国的垄断性提升资本附加值的创新能力。

美国的输出

  1. 美国在20世纪50—70年代,输出的是配合冷战地缘控制的发展意识形态。
    • 世银主导的发展主义遭遇发展中国家普遍高债务危机而破产
  2. 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外交话语,改为民主自由制度变迁
    • 尤其是波斯湾战争后,拿着大棒子送上美式自由民主,成为美国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主调。

美国的外交意识形态悄悄地转为大棒子+安全。即是说,面对日益严重的地区冲突,需要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