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现代化3

前人路途无论怎样涉嫌犯难步履维艰,所表达的也不过是旧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就又发生了这个哲学规律。

利润解析

一般而言,在资金利率高于10%的条件下,除非投资于银行或泡沫经济,否则在实物经济领域中的任何投资都几乎是无利可图的。

一般而言,企业的债务率达到50%,效益受到影响,因为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变成银行利润;当企业负债率达到60%时,一般产业几乎无利可图;到60%以上的时候,企业出现负利润;而如果达到80%以上,多数就该破产了。

权力的实质

对财产的控制和对资源的配置是权力的出发点和归宿。

历史不存在假设

分析历史的目的也并不仅仅在于批评判断某一事件中的谁是谁非,而在于找出一定历史时期各主要事件合乎逻辑的本质联系。

改革成功的原因

中国十年改革成功的原因:

  • 在于从国家垄断资本控制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入手,将国家以人民公社的名义所拥有的土地资本再分配为以农户承包为形式的小额劳动者资本,创造了以大量劳动替代资本投入、进行民间资本再积累的基础。
  • 而城市改革把利改税入手作为第一步,恰恰让各部门根据实际所占有的资产收益留利交税,这就静悄悄地使国家资本转化为部门资本。

布哈林主义

布哈林在20世纪20年代即揭示出原始积累对于后发达国家的必然性。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曾经指出,

发达国家与后进国家在原始积累过程上是不同的:
前者是一种依靠商业资本的市场渐进过程,
而后者则是国有企业对农民进行不等价交换的计划过程。

马克思的原始积累解释

从经济实质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已有明示: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是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国家资本社会化

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后,全民所有制演化为产权关系极度模糊的单位所有制,具有苏联、东欧诸国,以及中国城市体制的本质性弊端,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国家资本社会化

国家资本社会化:

通过明晰国有企业产权,还原劳动者付出的剩余价值,据以建立劳动者资产份额,并以此作为劳动者资本再积累基础的经济机制,以此改造国家垄断资本和官僚政体,发展由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这当然不是私有化,而是真正按马克思原意走向社会主义的必要的一步。

一个观点

不仅20世纪的中国问题是农民问题,2l世纪的中国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

20世纪农民的问题表现为土地问题,因此前50年有三次土地革命战争,后50年有三次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改良,也就是土改、大包干和江泽民总书记倡导的土地承包30年不变。这三次都是在村社内部按人平均分配土地,以农民人口为分配的基数这样一个分配方式为主。因此20世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还是第一要务。

21世纪中国的问题仍然是农民的问题,是因为21世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民的就业。

如果20世纪中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问题,那么21世纪中国最突出的问题则是就业问题

双层结构

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农户有土地的使用权、村社有土地的所有权的双层结构。

GATT与WTO

1947年形成的GATT,是战后经济重建时期的产物,它要推动的是商品的自由贸易。
1994年之后的WTO主要推动的已经不是一般商品的自由贸易,而是推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其所隐含的原则是资本有建制的权力。

WTO与国家主权的矛盾

一个国家建立制度的权力,本来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

  • WTO条款包括资本的自由流动,当然就要求资本有建制的权力。你要想接受外部资本,就必须按照外部资本的要求来建制。
  • 这和一般商品进入是不同的,因为一般商品进入以后,主要就是消费而已。

乌拉圭回合谈判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就是两个主要内容:

  • 其一是金融业,即以金融为主的资本自由流动;
    0 其二是农业。
    这两个都是战略性的或者说是基础性的产业。

背景:

由于80年代开始的美国大规模的结构调整,资本经济取代实质经济,因此它必然要求资本自由流动。于是,在1986年,里根政府提出关税贸易总协定不应该再满足于一般商品的自由贸易,而强调把资本的自由流动纳入关税贸易总协定中来。但因为各国反对的力量很大,所以才在GATT之外再搞个“乌拉圭回合”,把美国的要求列入谈判。这就是所谓“乌拉圭回合”的由来。同时又因为美国是新大陆国家,农场规模很大,它的主要农产品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50%以上。

1994年正式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了这种趋势:当资本过剩农业资源充裕的发达国家得以把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农产品的自由贸易纳入WTO的制度框架内,就能够主宰今天的世界经济。

基本国情

人多,地少资源少,劳动力绝对过剩。

垄断性消费

比如教育、医疗等都是。